公共化社会发展与中国社会重构

发布者:张友朋发布时间:2016-03-01浏览次数:33

完成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完成人员:宋明爽

获奖情况:泰安市第二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成果简介:首次提出“公共化社会”,分析公共化社会发展的多方面的原因——市场经济推动、城市化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公民社会发展等,归纳概括了公共化社会的结构特征和运行方式。在借鉴前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社会类型分为私人社会、公共社会和公共化社会,并将其作为理解中国社会历史形态变迁的新思路。

为探求公共化社会中中国社会路径的重构,先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结构与运行方式。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在中国确立30余年,但仍存在市场基础不完善、半统治半市场经济状态引发诸多问题;社会开放加大、社会流动加速,但还面临户籍制度等制约社会开放流动的突出问题;二元社会结构弱化,但城乡一体化发展尚需努力;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即我国已然工业社会中期的阶段的经济结构滞后于尚处于工业社会初期阶段的社会结构;文化变迁堕距突出,造成文化发展的不协调,甚至社会问题,如公民缺乏公共精神等;社会分化层级多,利益集团化,已对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公民社会日益强大。

基于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域运行方式的全面认识,提出了中国社会重构的路径。一是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坚定不移地确立市场经济发展的地位,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二是进一步破解二元社会结构,稳妥推进户籍制度、与户籍制度关联等其他制度等的改革;三是强化社会建设;四是培育公共精神,重建中国社会的道德,形成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五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内部结构与运行机制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六是引导发展公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