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发布者:张友朋发布时间:2015-08-15浏览次数:180

完成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完成人员:于振文、贺明荣、王开运、李增嘉、聂俊华、王振林、聂宜民、王东、张永丽

获奖情况: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该项目针对我国黄淮海地区小麦生产中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投入量大,造成小麦产品中残留较高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开展优质小麦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和集成。

1.明确了小麦玉米连续周年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养分变化规律及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创建了适用于不同产量水平下的“2+1”(连续两年旋耕或耙耕第三年深松或深耕) 或“3+1”(连续三年旋耕或耙耕第四年深松或深耕)的秸秆还田耕作模式,其中,小麦常年平均产量≥7500 kg/hm2的麦田宜选用“2+1”模式,平均产量≤7500 kg/hm2的麦田可选用“3+1”模式,是无公害优质小麦生产地力培肥的有效途径。

2.探明了无公害条件下小麦产量、品质、水氮资源利用和土壤环境协调优化的途径;创建以“一增双减”为核心的节氮降污水肥耦合技术。氮肥追施比例由常规技术的50%增大到60%~70%,氮肥用量减少10%~30%,灌溉减少1~2次,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洗损失量,环境友好,增产节本增效。

3.明确了戊唑醇与福美双混用对小麦纹枯病的联合毒效。研发出高效低毒病虫兼治的小麦种衣剂14%纹枯净。依据温度效应优势互补原理,将吡虫啉与顺式氰戊菊酯两种仿生农药混用,增效显著,研制出防治小麦蚜虫高效、低毒的2%蚜必杀乳油,对天敌较安全、环境友好。研究制定了小麦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显著降低了农药用量和费用。

4.集成上述关键技术,创建优质小麦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制订出《无公害食品 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DB37/T660-2007),被农业部和山东省确定为主推技术,可实现7500~9000kg/hm2及以上高产,产品、环境达到无公害标准。累计推广3788.0万亩,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