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生态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研究

发布者:张友朋发布时间:2015-08-15浏览次数:255

完成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完成人员:张光灿刘霞王延平、肖幼、董智、姚孝友、高鹏、胡续礼、袁利

获奖情况:2012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成果简介:该研究以沂蒙山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生态学、植物地理学、水土保持学等理论,采用3S技术、地面调查与试验观测、森林资源清查和社会访问等多种试验方法和手段,系统研究了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与土壤侵蚀格局、动态及其耦合关系,揭示了人为干扰下植被退化特征、生态退化驱动机制与生态修复限制因子,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指标与分区方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区域布局及其配套技术体系。首次揭示了沂蒙山区人为干扰下植被退化特征、生态退化驱动因子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限制因子。创建了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和分区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沂蒙山区实施生态修复的适宜区域、模式与技术体系。

研究成果在沂蒙山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中累计推广面积达3000km2,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在其他土石山区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生态林修复区


生态修复区